• 正向极限的等价刻画及应用

    赖春环;陈清华;

    通过构造新的范畴,分别从广义推出、始对象和可表函子等概念出发,给出一般范畴中正向极限的3个等价刻画.最后利用等价刻画给出模范畴正向极限存在性的一种新证明.

    2014年05期 v.30;No.13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3 ] |[阅读次数:0 ]
  • Qnil-可逆环及其扩张

    郭世乐;

    对可逆环进行推广,引进了qnil-可逆环,讨论了qnil-可逆环的性质,并研究了qnil-可逆环的扩张.

    2014年05期 v.30;No.139 5-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0 ]
  • 范畴的中心及其应用

    冯清;江维;陈清华;

    给出推出范畴Do的中心与积范畴D×D×D的中心是一一对应的,极限范畴Dl的中心与积范畴(D×D×…×D)/I的中心是一一对应的(I是极限范畴Dl中的指标集),函子范畴的子范畴DC'的中心与范畴D的中心可相互确定等结果.

    2014年05期 v.30;No.139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0 ]
  • 可加布朗运动逗留时测度的重分形分析

    陈密;

    研究N指标d维非常返可加布朗运动逗留时测度的重分形分析问题,给出粗糙、精细两种重分形分析的上、下界估计.

    2014年05期 v.30;No.139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有效的抗污染攻击的网络编码认证码方案

    罗晓晴;李世唐;许力;

    在无线网络通信进程中,攻击者能够通过捕获节点并对消息进行替换进而污染整个网络,降低了网络的安全性.网络编码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吞吐量,但直接应用网络编码无法有效的抵抗污染攻击.利用线性网络编码,提出一种可有效地抵抗污染攻击的认证码方案.该方案有3个特征:由可信中心利用中国剩余类定理解同余式组产生的唯一解作为信源私钥并进行密钥分发;允许除目的节点外的中间节点利用自己的私钥对接收的消息的来源和完整性进行认证而不需要通过解码;安全性高.最后从计算代价和存储代价两方面分析该方案的有效性.

    2014年05期 v.30;No.139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世界特性的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分配策略

    李瑞兴;汪晓丁;林力伟;许力;

    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一直是无线多跳网络研究的重点问题,在以多信道、多接口环境搭建的无线多跳网络中,可以通过有效的信道分配策略来提升网络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小世界特性的无线多跳网络信道分配策略,通过DLCC策略利用小世界特性先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再根据网络链路的局部介数以及链路预冲突系数,利用CALB信道分配算法进行信道分配.实验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地降低网络链路之间的冲突,提升网络的性能.

    2014年05期 v.30;No.139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事件驱动的一种推理策略

    黄玮;

    针对一些领域中推理目标明确、交互性强的特点,进行了推理方式的设计.在知识库的设计上,将复合产生式转化成了二叉树的形式,使之仅包含一个操作符、最多两个原子命题.在推理方式上,根据推理目标明确的特点使用逆向推理方式进行了必要规则的选取,并使用事件机制与正向推理方式满足了交互式的需求.

    2014年05期 v.30;No.139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时空观测样本的水库库区小气候效应分析——以福建省大型水库为例

    廖顺宝;杨旭;陈世强;

    以福建省12个大型水库的14个小气候同步观测时空样本中4种常用气象指标为例,分析水库大坝建设产生的小气候效应,得到以下结论:水库产生的小气候效应的确存在,但总体幅度较小.在夏季的白天,库区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将近0.10℃,气压比周边地区高258 Pa,相对湿度比周边地区低2.28%,风速比周边地区低0.06 m·s-1.水库对小气候指标的影响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明显.在夏季白天温度最高时(下午2点到3点左右),库区气温、气压低于周边地区气温和气压,库区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周边地区相对湿度和风速基本接近;而在早上和傍晚,库区气温、气压都高于周边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库区相对湿度低于周边地区的相对湿度;对于风速而言,在白天达到最高温度之前,库区风速低于周边地区风速,到达最高温度之后,库区风速开始高于周边地区风速.

    2014年05期 v.30;No.139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4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离子阱系统制备三离子Singlet态

    曾月阳;林秀;林秀敏;

    Singlet态是一种特殊的高维纠缠态,有着特殊的性质和实际应用.基于离子阱系统提出一种制备三离子singlet态的简便方案.在方案中以3个离子的直积态作为初态来制备三离子singlet态,且在制备singlet态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离子内态与振动质心模之间的能量交换,使得系统对振动质心模的耗散影响较小.最后,还讨论了其实验可行性.

    2014年05期 v.30;No.13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D8334的光声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噪声分析

    唐嘉铭;朱金福;谢文明;李志芳;李晖;

    设计一套基于AD8334的宽带大范围可调增益的光声信号放大电路,并对电路的噪声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几点改进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在几种常规滤波的配合下有效地提取并按照设定增益放大高频光声信号,为系统噪声性能改进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14年05期 v.30;No.13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69 ] |[阅读次数:0 ]
  • 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在苯丙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林菁;张超;郑燕玲;翁景峥;吴宗华;

    将系列聚乙二醇单酯(MYZ)作为乳化剂应用于苯丙乳液聚合,并测试了单体的转化率、凝胶率、乳液的表面张力和机械稳定性、以及成膜的接触角、吸水率等.结果表明MYZ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力等均优于传统乳化剂琥珀酸壬基酚聚乙烯醚磺酸钠(HJZH).用MYZ600合成的苯丙乳液的单体转化率高于HJZH,凝胶率低于HJZH,表明MYZ可替代含有环境激素的HJZH作为苯丙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2014年05期 v.30;No.13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0 ] |[阅读次数:0 ]
  • SnO_2/T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肖艳春;黄婧;陈彪;刘明华;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得PVA-SnCl4·5H2O/PVP-Ti(OC4H9)4聚合物纺丝.经700℃烧结后得到的纳米纤维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紫外反射光谱(UV-vis)、热重-差热分析(TG-DSC)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研究表明SnO2/TiO2纳米纤维具有较小的直径(147 nm)、大比表面积、疏松多孔核壳结构.研究了该复合纳米纤维对苯酚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以10 mg·L-1的苯酚水溶液为母液,以该复合纳米纤维为催化剂,在500 W的紫外灯照射下,1 h内约80%的苯酚被光催化降解,高于单一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效率.

    2014年05期 v.30;No.139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0 ]
  • 静电纺丝法制备PAN-CuTsPc纳米纤维改性CMC-PVA/CS-PVA双极膜

    喻雅萍;周挺进;兰瑞芳;陈日耀;陈震;

    分别用Fe3+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PVA)阳膜层和壳聚糖(CS)-聚乙烯醇阴膜层进行改性,在中间界面层引入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四磺酸基铜酞菁(CuTsPc)纳米纤维纺丝,制备了CMC-PVA/PAN-CuTsPc/CS-PVA双极膜(BPM).并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仪,电流密度-槽电压关系曲线、交流阻抗谱等对制备的双极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MC-PVA阳膜用PAN-CuTsPc纳米纤维纺丝改性后,表面亲水性增强,中间界面层水解离效率提高,致使双极膜的膜阻抗和IR降显著降低.CMC-PVA/PAN-CuTsPc/CS-PVA(w(CuTsPc):3.0%)双极膜在90 mA·cm-2电流密度时的电阻压降(即膜IR降)仅为0.9 V.

    2014年05期 v.30;No.139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58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四帽杂多化合物H_(11)[PMo_(12)O_(40)(VO)_4][V_2O_7]_2·3H_2O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叶燕珠;吴新建;张贤金;谢茹胜;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帽杂多化合物H11[PMo12O40(VO)4]·[V2O7]2·3H2O.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在苯甲醛氧化制苯甲酸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苯甲醛选择性氧化制苯甲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2014年05期 v.30;No.13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0 ] |[阅读次数:0 ]
  • 薜荔传粉小蜂对薜荔榕果挥发物和合成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严菊媛;郑翠芳;杨升;刘燕;陈友铃;吴文珊;

    利用Y型嗅觉仪生物测定法分别测定了Wiebesia pumilae雌蜂对不同发育时期薜荔雌、雄榕果挥发物以及合成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W.pumilae雌蜂对薜荔雌花期雌、雄果挥发物具极显著的趋向行为,对成熟期雌果和雄花期雄果挥发物具极显著的驱避行为,而对其他发育期的雌、雄果挥发物表现为无选择偏向性行为反应,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薜荔榕果所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和配比存在差异.W.pumilae雌蜂对薜荔相同发育期雌、雄果挥发物表现为无选择偏向性行为反应,表明雌、雄果释放的挥发物组分存在相似性.合成信息素芳樟醇、苯乙烯,以及二者的混合信息素对W.pumilae雌蜂的选择行为影响显著,表明芳樟醇、苯乙烯可能是榕果挥发物中的主成分;混合信息素A2B2C1和A2B2C2组合对W.pumilae雌蜂具极显著吸引作用,而A1B2C2组合对W.pumilae雌蜂具极显著驱避作用,表明混合信息素的交互作用明显,其交互作用既可能表现为增效作用,也可能表现为拮抗作用.

    2014年05期 v.30;No.139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5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记录9种(Ⅰ)

    陈炳华;苏享修;李建民;藜维英;林爱英;

    报道了福建兰科植物9个新记录种:莲花卷瓣兰Bulbophyllum hirundinis(Gagnep.)Seidenf.、齿瓣石豆兰B.levinei Schltr.、长距虾脊兰Calanthe sylvatica(Thou.)Lindl.、矩唇石斛Dendrobium linawianum Rchb.、罗河石斛D.lohohense T.Tang et F.T.Wang、小毛兰Eria sinica(Lindl.)Lindl.、黄松盆距兰Gastrochilus japonicus(Makino)Schltr.、阔叶带唇兰Tainia latifolia(Lindl.)Rchb.f.及台湾白点兰Thrixspermum formosanum(Hayata)Schltr.,并提供了简扼的形态描述和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FNU).

    2014年05期 v.30;No.139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1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新分布植物(Ⅱ)

    林爱英;陈炳华;邱燕连;李建民;林杰东;

    报道了福建被子植物2个新记录属: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庭菖蒲属(Sisyrinchium),6个新记录种:大花肋柱花(Lomatogonium macranthum)、黄花庭菖蒲(Sisyrinchium iridifolium)、水香薷(Elsholtzia kachinensis)、小花月见草(Oenothera parviflora)、裂叶月见草(Oenothera laciniata)和纤草(Burmannia itoana),其中黄花庭菖蒲、小花月见草和裂叶月见草为本省新归化植物,并提供了相应的生境或特写图片.凭证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FNU).

    2014年05期 v.30;No.139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0 ] |[阅读次数:0 ]
  • 水晶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黄素华;肖惠匀;洪燕萍;

    以多肉植物水晶掌叶片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研究了水晶掌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和植株的再生技术.实验结果表明:A1(MS+BA 3.0+NAA 0.3+3%蔗糖+0.7%琼脂)配方最为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B4(MS+BA 4.0+NAA 0.2+3%蔗糖+0.7%琼脂)配方最为适合愈伤组织的增殖;C1(MS+BA 3.0+NAA 0.2+3%蔗糖+0.7%琼脂)最为适合愈伤组织分化,芽分化较快,苗健壮,并且有丛生芽;促进生根的最佳配方为D4(1/2 MS+IBA 1.0+3%蔗糖+0.7%琼脂);组培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以此建立水晶掌试管苗无性繁殖体系.

    2014年05期 v.30;No.13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7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唐德才;王琳佳;李长顺;

    利用厦门近30多年基本气候资料,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分级赋值,通过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评估厦门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及持续时间.为进一步说明气候舒适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采用OLS方法分析气候舒适度与入境旅客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厦门市入境旅游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907 2,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本研究不仅分析了厦门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也为旅游景点开发以及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14年05期 v.30;No.139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57 ] |[阅读次数:0 ]
  • 富营养化山仔水库投加化感植物控藻围隔试验研究

    邵凯;苏玉萍;张玉珍;詹旋灿;莫秀娟;何志江;

    在2012年夏季到冬季,选取山仔水库小沧断面,投加化感植物进行控藻围隔原位试验研究,选定的5种化感植物为大麦秆、小麦杆、芦苇、稻草和蒿草.考察了不同植物,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水体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夏季到初秋,水体中主要以蓝藻门微囊藻属为主,温度越高,化感物质释放速率也越快,投加50 g·m-3小麦杆、大麦秆和芦苇3个月左右,能显著降低蓝藻门微囊藻生物量,其中小麦杆效果最佳,微囊藻属抑制率在55.8%~78.6%之间.秋季到冬季,水体中除了蓝藻门微囊藻属,硅藻、隐藻、绿藻比例增加,气温低不利于植物化感物质的释放,控藻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富营养化山仔水库的修复提供科学的参考.

    2014年05期 v.30;No.139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05 ] |[阅读次数:0 ]
  • 全球不同纬度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解析

    晏路明;

    为系统地探寻全球不同纬度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首先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北屋夏季能否晒进太阳光这一困惑入手,基于北半球从地球晨昏圈和天球这两个视角来考察太阳在一年中的周日运动;进而引入球面三角基础知识对不同纬度的日出方位偏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进行量化,由此解析太阳在全球各地全年的周日视运动,获得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的3个方面的9点结论.

    2014年05期 v.30;No.139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86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征稿简则

    <正>《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高校理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综述评论、研究简报、简讯等专栏.欢迎校内外教师及科研人员投稿.

    2014年05期 v.30;No.139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