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鳗鱼寄生虫初步调查
摘要(Abstract):
<正> 人工养鳗是我国淡水养殖的新兴事业,消除鳗苗的病害,对发展鳗苗养殖有重要意义。鳗苗生长在淡水中、到性成熟时期游向海洋,于6—7千公尺深处产卵。孵出的幼鳗在海洋中旅游一段时间后进入河内,沿河逆流而上;或进入湖泊生活,活动性甚强,常改变其栖息地,捕获各种小动物为食,因此它的寄生虫种类很多,据文献记载,鳗鲡属(Anguilla)的寄生虫已知有110余种,其中如棘头虫类以锐利的吻钩,穿入肠壁破坏宿主消化器官的完整性;长形螺线虫以大量的虫体寄生于胃肠,奇取其营养,分泌代谢产物,对鳗苗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调查研究,进行防治。我们近年来在福建福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伍惠生 1956 中国淡水鱼的寄生线虫1、 水生生物学集刊、1、 99--106。
- 郎所 怀明德 1958 太湖鱼类的寄生蠕虫,复殖吸虫、1发状科叶形属及四新种描述、动物学报 10(4) :348--368。
- 唐仲璋 唐崇惕 1964 两种航尾属吸虫、鳗航尾吸虫和黄氐航尾吸虫的生活史和本属分类问题的研究。寄生虫学报 1(2) :137--152。
- 夏文才、姚荣华、李真如 1961 浙江地区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寄生虫初步调查 动物学杂志 2:83--89。
-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主编 1973 湖北省鱼病病源区系图志 科学出版社 1--456页。
- 左文功等 1974 沙市刺棘头虫(新种)及其所引起鱼病的治疗方法 动物学报 20(4) :409--413。
- 长江水产研究所养殖室鱼病组 1993 流水中剑水蚤的杀灭、动物利用与防治 1:23--29。
- 汪溥钦、林秀敏 1975 福建几种驼形线虫及其生活史的研究。动物学报 21(4) :35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