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的分形研究A Fractal Stud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System in Fujian Province
林岚;杨蕾蕾;戴学军;孙贻洁;
摘要(Abstract):
采用分形方法,对福建省旅游目的地三大核心子系统(旅游吸引物系统、旅游城镇系统及旅游交通子系统)空间结构分维值的对比分析发现,实证结果较客观地揭示出各子系统之间分形支体属性暗存的数理关系,反映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内在特征.研究成果为促进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整体优化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分形方法;福建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810012;2008J0127);;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资助项目(JK2011012)
作者(Authors): 林岚;杨蕾蕾;戴学军;孙贻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普列奥布拉曾斯基,克列沃谢耶夫.苏联游憩系统地理[M].吴必虎,蒋文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教育专业印行,1982:35-37.
- [2]Gunn C A.Tourism planning[M].New York:Taylor&Francis,1988:20-30.
- [3]Pearce Douglas.Tourist development.A geographical analysis[M].London:Longman Press,1995:1-25.
- [4]张立明,赵黎明.旅游目的地系统及空间演变模式研究-以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78-83.
- [5]李永文,朱青晓.河南省旅游系统结构优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34-239.
- [6]卞显红,王苏洁.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1):61-65.
- [7]刘名俭,黄猛.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4):581-584.
- [8]戴学军.基于分形的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组织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7:73-109.
- [9]王筱春,赵世林.云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99-102.
- [10]陈志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1):35-41.
- [11]史春云,张捷,尤海梅,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6):631-637.
- [12]黄泰,张捷,解木矛,等.基于区域城市体系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4):49-54.
- [13]杨新军,马晓龙,霍云霈.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10):620-626.
- [14]戴学军,林岚,许志晖,等.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2):244-250.
- [15]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38-342.
- [16]朱力,郭城.黄山旅游地域空间研究[J].城市规划,2002,26(12):49-54.
- [17]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1):88-95.
- [18]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5.
- [19]戴学军,林岚,许志晖,等.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2):244-250.
- [20]杨国良,游勇,李海燕.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63-973.
- [21]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54(4):357-363.
- [22]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57(1):96-106.
- [23]黄泰.旅游流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效应研究—以江苏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03:5.
- [24]章锦河,张捷,李娜,等.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2):293-303.
- [25]林岚,康志林,甘萌雨,等.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403-413.
- [26]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27(4):438-443.
- [27]隋玉正,李淑娟,陈戈.基于GIS的青岛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2):103-106.
- [28]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75-80.
- [29]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9,18(2):171-178.
- [30]刘继生,陈彦光.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54:47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