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实证研究Research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fficiency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es in Fuzhou City
王菲凤;陈妃;
摘要(Abstract):
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福州大学城4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大学城新校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效率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37 252.29 hm2、0.71人/hm2;福州大学33 480.58 hm2、0.57人/hm2;闽江学院14 591.67 hm2、0.75人/hm2和福建中医学院8401.79 hm2、0.63人/hm2.在生态足迹成分中,4所高校均表现为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其次是食物消费和垃圾,这3种成分的足迹之和占了总足迹的95%.校园内宿舍的设施配置、学生来源地、经济收入、男女生比例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结构和教学科研手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了大学校园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效率.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校园生态足迹,提高校园生态效率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KeyWords): 生态足迹;生态效率;成分法;绿色大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W0650007)
作者(Authors): 王菲凤;陈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报,1999,12(5):16-19.
- [2]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 [3]柴一新,郭林,祝宁.浅谈生态足迹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情况[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11-18.
- [4]高成康,王少平,陆雍森,等.生态足迹的修正及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24):58-64.
- [5]王静.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报,2002,15(5):20-22.
- [6]张丽平,申玉铭.北京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79-83.
- [7]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生态经济学报,2004,2(2):115-122.
- [8]叶田,杨海真,王洪洋.生态足迹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工程,2005,25(1):33-37.
- [9]李明月.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130-132.
- [10]胡淼,周应祺.生态足迹理论的微观分析-成分法的算法及应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15(1):81-89.
- [11]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沈阳市高校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J].高校环境教育,2006,11(3):112-115.
- [12]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绿色大学建设中的生态足迹[J].环境科学,2005,26(4):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