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中国省域国民体质发展空间差异演变研究Evolvement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hysiques Based on Spatial Variogram
魏德样;林政梅;雷雯;
摘要(Abstract):
选取2005、2010、2014年中国31省(市/区)总体、城镇、乡村、男性、女性5类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运用空间变差函数方法,对中国省域国民体质发展的空间差异演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从基台值、块金系数和块金值变化看,省域总体、男性、女性国民体质发展的空间差异由"缩小转为增大",城镇国民体质发展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而乡村国民体质发展的空间差异却在逐渐增大.从空间变差函数分维数的数值变化看,总体国民体质在"全方向"上的差异在逐步缩小,但存在非均衡性特征——"南—北"方向的差异还在逐步增大;城镇、乡村、男性、女性4种分类国民体质也呈现与总体国民体质相似的特征.从Kriging插值的3D图变化看,总体国民体质经历了"单金字塔-双金字塔-单金字塔"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东高西低"阶梯式下降的空间分布格局;城镇、女性国民体质发展差异演变特征与总体国民体质相似,但乡村、男性国民体质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则更为剧烈.
关键词(KeyWords): 国民体质;空间差异;空间变差函数;演变;省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T80823);;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80496)
作者(Authors): 魏德样;林政梅;雷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体质人类学视角[J].体育科学,2011,31(6):87-96.
- [2]李纪江,蔡睿,何仲涛.我国成年人体质综合水平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J].体育科学,2010,30(12):42-47.
- [3]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课题组.我国国民体质的地域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3(10):4-5.
- [4]魏俊民,吴长稳,王力,等.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与国民体质纵跳成绩区域分布关系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75-77.
- [5]魏胜敏,黄彩华.国民体质健康与区域经济、环境因素的PLS-DA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4):1-5,10.
- [6]李森,黄晖明,许浩.空间自相关在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中的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8,29(1):76-79.
- [7]宋彦李青,王竹影.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中国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4):70-76.
- [8]杨振,丁启燕,黄思远,等.中国国民体质变化的地区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6):834-840.
- [9]靳诚,陆玉麒.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11):1329-1334.
- [10]闫人华,熊黑钢,张芳.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新疆县域产业结构格局演化[J].中国沙漠,2014,34(1):299-305.
- [11]陈闻君,佘开勇.中国省域煤炭消费空间格局演化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2):56-60.
- [12]金淑婷,李博,杨永春,等.地学视角下的中国县级行政区空间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5,35(1):29-37.
- [13]李全林,马晓冬,沈一.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12,31(1):144-154.
- [14]张子昂,黄震方,曹芳东,等.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时空跃迁特征及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16,35(6):1177-1192.
- [15]周扬,李宁,吴文祥,等.1982-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02-113.
- [16]周新新.我国国民体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1-4.
- [17]沈勋章.国民体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2):51-54.
- [18]蔡睿,江崇民,郑迎东,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数学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5,25(3):30-32.
- [19]柯文前,陆玉麟.基于县域的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1,31(7):1081-1087.
- [20]王政权.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50-155.
- [21]ROSSI R E,MULLA D J,JOURNEL A G,et al.Geo statistical tools for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ecological spatial dependence[J].Ecological Monographs,1992,62(2):277-314.
- [22]CARNBARDELLA C A,MOORMAN T B,NOVAK J M,et al.Field-scale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central Iowa soils[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94,58:1501-1511.
- [23]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2015-11-25)[2018-11-12].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132.html.
- [24]刘玉,高秉博,潘瑜春.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3):154-162.
- [25]李纪江,蔡睿,何仲涛.我国成年人体质综合水平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J].体育科学,2010,30(12):42-47.
- [26]张彦峰,江崇民,蔡睿,等.中国国民体力活动水平的区域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9):3-10.
- [27]杨振,丁启燕,黄思远,等.中国国民体质变化的地区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6):834-840.
- [28]尹文娟,潘志华,潘宇鹰,等,中国大陆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7):5-8.
- [29]郑景云,方修琦,吴绍洪.中国自然地理学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前沿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6-27.
- [30]崔明,覃志豪,唐冲,等.我国新农村建设类型划分与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6,30(1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