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意象感知及年际变化研究Study on the Overall and Annual Features of the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Tourism Commercial Image Perception
萧清碧;林岚;林泓;贾斌;
摘要(Abstract):
基于旅游者感知意象的视角,选取国内知名旅游网站的2010-2015年的网络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商业意象感知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三坊七巷的旅游商业意象知名度感知类型丰富,意象感知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旅游商品意象以小吃居多;旅游商铺的感知意象较少,空间集聚显著.针对旅游者感知意象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三坊七巷的旅游商业发展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开发;意象感知;网络评论;三坊七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46、41371163);; 福建省省级专项课题(ZXDL-2017005)
作者(Authors): 萧清碧;林岚;林泓;贾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廖仁静,李倩,张捷,等.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1):55-60.
- [2]刘家明,刘莹.基于体验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复兴——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3):556-564.
- [3]牛玉,汪德根.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以苏州平江路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181-196.
- [4]周向频,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5):107-113.
- [5]林航,谢志忠,谢春龙.基于AHP的历史文化街区体验经济实践效果评价——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0(2):1-8.
- [6]周玮,黄震方,郭文,等.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12(6):117-123.
- [7]徐小波,吴必虎,刘滨谊,等.基于从业者的旅游历史街区商业空间发展特征及机理——扬州“双东”案例[J].地理学报,2016,71(12):2212-2232.
- [8]唐玉凤,张宏梅.国家尺度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的分析框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1):82-86.
- [9]谢雪梅,马耀峰,白凯.性别差异视角下的旅华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旅游科学,2010,24(6):47-54.
- [10]程德年,周永博,魏向东.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以苏州为例[J].旅游学刊,2017,32(2):42-52.
- [11]侯兵,黄震方,尚正永.基于城市意象变迁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12):2012-2017.
- [12]王永明,王美霞,李瑞,等.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凤凰古城旅游地意象感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1):64-67.
- [13]周永博,魏向东,梁峰.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9):53-60.
- [14]高峻,韩冬.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城市历史街区意象研究——以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街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4,28(6):1-12.
- [15]皮瑞,郑鹏.“网评少林”:少林寺旅游认知、情感、整体形象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4):201-207.
- [16]徐美,刘春腊,陈建设,等.旅游意象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J].旅游学刊,2012,27(4):21-27.
- [17]周永博,沙润,杨燕,等.旅游景观意象评价——周庄与乌镇的比较研究[J].地理研究,2011,30(2):359-371.
- [18]尹立杰,张捷,张宏磊,等.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研究——以西安碑林为例[J].人文地理,2011(5):49-53.
- [19]田逢军.国民休闲背景下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以南昌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3,35(5):197-205.
- [20]王甄妮,田良,张曦伦.基于网站内容分析的旅游目的地饮食意象之比较——以台湾和海南为例[J].特区经济,2016(5):115-117.
- [21]张娇,吴小根,钟思琪.基于城市意象的旅游节庆品牌认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92-97.
- [22]庄志民.“风流绍兴”旅游意象定位新论——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09,23(1):44-52.
- [23]董晓莉,张捷,吴必虎,等.灾害事件对旅游地意象影响的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102-107.
- [24]SEYHMUS Baloglu,KEN W.Mccleary.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 :868-897.
- [25]白凯.旅华美国游客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研究[J].地理学报,2012,67(4):557-573.
- [26]萧清碧,林岚,谢婉莹,等.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业态分类及开发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4):81-91.
- [27]肖鑫豪,林岚,苏秋红,等.泉州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开发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5(1):33-42.
- [28]那梦帆,谢彦君.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的维度辨识:基于网络游记的文本分析[J].旅游论坛,2016,9(3):27-36.
- [29]BRAMWELL B,RAWDING L.Tourism marketing images of industrial citi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1):201-221.
- [30]万萍萍,林岚,邱妍,等.基于CVM法的历史文化街区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6):110-116.
- [31]戴湘毅,王晓文,王晶.历史街区居民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2):74-78.
- [32]徐国良,万春燕,甘萌雨.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94-98.
- [33]萧清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开发与旅游商业意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47-71.
- (1)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504/t20150421_220716.html
- (2)http://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state=cn
- (3)指向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者小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