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性疲劳的监控与恢复The Supervision and Recovery of the Wushu Sanda Exercise Exhaustion
杨少雄;
摘要(Abstract):
在分析武术散打运动性疲劳成因的基础上,认为练习者和教练员可通过自我主观感觉和客观的生理生化等指标对运动性疲劳进行有效监控,并针对不同疲劳特征实施有效的恢复,为提高武术散打运动训练水平,促进其普及、提高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武术散打;运动训练;运动性疲劳;监控手段;恢复方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杨少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丁.训练疲劳和过度训练[J].国外体育动态,1997(10):73-76.
- [2]王静,刘洪涛,马强,等.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脑乳酸和糖原含量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2):152-155.
- [3]邓树勋,洪泰田.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4]梁锡华,温庄,肖小邦,等.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训练课前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5):588-590.
- [5]冯炜权.运动疲劳及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98-502.
- [6]何子红,陈观云,陶大浪,等.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疲劳与恢复的生理生化监控[J].体育科学,2005,25(11):43-46.
- [7]杨润琴,李承道.运动疲劳机制与中医治疗思考[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7):1726-6424.
- [8]冯炜权.运动疲劳和恢复过程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2(3):161-164.
- [9]赵光圣,郭玉成.中国散打队备战第13届亚运会前的生理生化监控手段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1-55.
- [10]冯炜权.运动疲劳和恢复过程几个理论研究概况和应用[J].体育科学,1992,12(3):53-56.
- [11]陈家旭.中医药抗运动疲劳概况与展望[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16(1):5-7.
- [12]施建蓉.中医组方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4):344-345.
- [13]解丽.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1):67-69.
- [14]高士宗.黄帝素问真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 [15]谢敏豪.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1999,19(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