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竞坤;余赞平;周哲彦;
研究一类二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微分不等式理论与解的存在唯一性,利用所得结论研究其二阶拟线性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奇异摄动现象.
2008年02期 No.10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7 ] |[阅读次数:127 ] - 傅仰耿;余赞平;周哲彦;
研究并构造一类具有转向点的三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高阶渐近展开式,并利用三阶微分不等式理论,证明了解的存在性并得到了解的高阶误差估计.
2008年02期 No.10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83 ] - 黄柳铃;余赞平;周哲彦;
研究满足一个简单条件,但可能不具备Nagumo条件的三阶微分方程两点边值问题的微分不等式及解的存在性.
2008年02期 No.10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 ] |[阅读次数:91 ] - 许庆兵;辛林;
设C是abelian范畴,Ω■■X是反变有限子范畴,则加法范畴(C/Ω)/(/Ω)≈X/有左三角结构,从而也是一个左三角范畴.
2008年02期 No.100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69 ] - 曾灿波;陈清华;
设G为群,X为k上G-分次范畴.在定义C上k-函子F的基础上,证明了平凡扩张范畴C∝F仍为k上G-分次范畴;当F为X上分次k-函子时,给出了一族范畴同构,即r∈N(G),有(C#G)∝(F#r)(C∝F)r#G.
2008年02期 No.10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104 ] - 林子植;潘日晶;
基于B样条曲线拟合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该方法成功地避免了数据点参数化的问题,并使得逼近曲线具有较好的形状和接近弧长参数化的节点向量.本方法基本思想是:先用易于控制形状的低阶曲线拟合数据点,此曲线称为控制曲线,然后用高次曲线逼近该控制曲线,此高次曲线称为逼近曲线.根据本方法,设计新的拟合目标函数,通过求解二次优化系统来求解逼近曲线,并充分利用控制曲线提出一种新的接近弧长参数化的节点向量的设置方法.
2008年02期 No.100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653 ] |[阅读次数:101 ] - 林智华;陈珊;马亨冰;
基于B+树,并借鉴XB树的特点设计一种XM L文档的索引方法.索引关键字分为元素关键值和XM L编码的范围.利用元素编码的范围查询,不必在整XM L文档中搜索,提高了查询效率.对于复杂分支查询,提出了拆分成简单查询路径的规则.在结构化连接问题上,提出了不仅要进行祖孙(父子)关系的连接,还要进行兄弟关系的判断,以得到正确的匹配结果.
2008年02期 No.10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69 ] - 杜茜华;陈复;陈子翃;林中晞;林秀敏;
讨论在腔QED中如何利用非最大三粒子纠缠GHZ态实现未知单原子态、两原子纠缠态的概率隐形传送.在量子态传送过程中需要引入一个辅助粒子以解决使用非最大纠缠量子信道导致的态畸变问题.本方案在两原子与腔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经典场同时对两原子进行驱动,量子态的演化不依赖于腔场的态,因而不受腔泄漏和热腔场的影响.
2008年02期 No.100 33-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8 ] |[阅读次数:152 ] - 吴才琴;蒋丽钦;钟克华;冯倩;黄志高;
以简单立方结构单原子层逐层生长模型用Monte Carlo算法模拟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薄膜磁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薄膜结构分别定义为γ+和γ-,这两种情况下的系统磁特性随粗糙度的变化趋势有相当大的不同.同时,发现配位数直接影响表面粗糙度,进而间接影响热磁化强度M以及居里温度Tc等磁特性.
2008年02期 No.10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84 ] |[阅读次数:143 ] - 吕晶;林永钟;林少颜;林丽梅;吴小春;赖发春;
研究铜、铝作为银薄膜的缓冲层对银薄膜的光电学性质的影响.利用热蒸发技术在BK-7玻璃基底上沉积Ag(220 nm)/Al(20 nm)和Ag(220 nm)/Cu(20 nm)薄膜,沉积薄膜在温度为400、500℃的大气条件下退火处理1 h.样品的表面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光学和电学性质分别用分光光度计和vander Pauw方法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纯银薄膜,附加缓冲层大大提高了退火态薄膜的光电性质,改善了银薄膜的热稳定性.不同的缓冲层对银薄膜光电性质影响程度不同:在同一退火温度下,在可见光谱区域,Ag/Al薄膜的反射率大于Ag/Cu薄膜;Ag/Cu薄膜的电阻率ρ小于Ag/Al薄膜,且在退火温度为500℃时Ag/Cu薄膜的ρ最小.
2008年02期 No.100 43-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34 ] |[阅读次数:97 ] - 连成叶;
通过对蓝黑墨水字迹色素成分鞣酸铁和没食子酸铁的形成、结构、性质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引起蓝黑墨水字迹褪变的内因和外因.同时,对传统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理论中蓝黑墨水字迹耐久性的归属提出不同看法,并提出不宜使用蓝黑墨水书写文件的建议及如何保护蓝黑墨水字迹档案文献的方法.
2008年02期 No.10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59 ] |[阅读次数:43 ] - 李巧玲;陈清松;李晓燕;赖寿莲;丁富传;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Cr()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竹炭粒径、吸附时间、竹炭用量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竹炭对Cr()的吸附主要受Cr()溶液的pH值、初始质量浓度和竹炭粒径的影响,pH为1时吸附效果最好.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当Cr()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1,震荡吸附84 h后,吸附量为38.3 mg/g,震荡吸附7 d后,饱和吸附量为46.1 mg/g.竹炭对Cr()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2008年02期 No.100 50-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42 ] |[阅读次数:98 ] - 王嫣红;陈日耀;郑曦;陈晓;陈震;
在70℃下用化学方法制备3-甲基-2-吡啶甲酰胺,收率为86.6%,并以I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以电化学方法在超声波震荡下,在稀碱溶液中,阳极生成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尺寸的MnO2,可将2-氰基-3-甲基吡啶氧化为3-甲基-2-吡啶甲酰胺,自身被还原为MnOOH.MnOOH旋即在阳极上又被氧化生成MnO2,MnO2/MnOOH电对在阳极区中循环发生,电流效率66.1%.
2008年02期 No.100 54-5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31 ] |[阅读次数:78 ] - 金碧凤;王世铭;王琼生;王诣婧;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作载体制备了Cu()-壳聚糖(CS)高分子金属配合物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Cu-CS/MCM-41,并利用红外光谱和低温N2吸附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Cu-CS/MCM-4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08.6 m2/g,平均孔径和孔容分别为2.3 nm和0.27 cm3/g.将Cu-CS/MCM-41用于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当温度为20℃,pH=4.5,反应液体积为60.0 mL,H2O2的初始浓度为0.1443 mol/L,Cu-CS/MCM-41催化剂用量为0.100 0 g等条件下,反应24 h,H2O2的分解率可达84%.催化剂显示具有模拟过氧化氢酶(CAT)的作用,而且可多次重复使用,并有较稳定的催化活性.同时分别考察了温度、H2O2的浓度、pH值、反应时间及Cu-CS/MCM-41催化剂的用量等对Cu-CS/MCM-41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
2008年02期 No.10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94 ] |[阅读次数:92 ] - 邓立新;舒正玉;夏晓峰;江贤章;黄建忠;
环孢菌素A高产菌株No.421502经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标记鉴定,确认为镰孢菌属,命名为Fusariumsp.No.421502.收集Fusarium sp.No.421502孢子刚萌发的幼嫩菌丝体,以0.7 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用质量浓度为20 mg/mL的蜗牛酶,30℃80 r/min处理5 h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为7×105/mL,原生质体形成率为62.8%.制备的原生质体稀释后接入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29.6%.
2008年02期 No.100 63-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147 ] |[阅读次数:75 ] - 陈国强;郑怡;林勇;刘艳如;
以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红色链孢霉(Neurcsporacrassa)、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和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检测了3种海藻(铁钉菜Ishige okamurae、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的粗蛋白对它们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表明,3种海藻的粗蛋白对6种真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冈村凹顶藻粗蛋白对红色链孢霉菌丝的生长,羊栖菜粗蛋白对稻瘟病菌孢子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而羊栖菜和铁钉菜粗蛋白对红色链孢霉的菌丝生长,冈村凹顶藻粗蛋白对绿色木霉及黄曲霉的孢子萌发均无抑制效果.3种海藻的粗蛋白能凝集兔血红细胞,表明它们当中含有凝集素.
2008年02期 No.10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25 ] |[阅读次数:88 ] - 黄敏参;刘剑秋;
使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对咸草植物体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探讨咸草植物体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微波提取条件是:60%乙醇,微波时间20 s,功率540 W,料液比(g∶mL)为1∶70,咸草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7.02%.
2008年02期 No.10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54 ] |[阅读次数:75 ] - 胡起靖;林玉满;甘莉;陈祖亮;
从福州某印染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8株对结晶紫染料有脱色能力的菌株.对其中脱色效果最好1株菌F7进行了鉴定及脱色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nas maltophilia),在pH7.0、温度为35℃、盐度为0.5%、摇床转速为150 r/min条件下,其脱色效果最好,培养8 h对60 mg/L结晶紫溶液的脱色率达95.7%.
2008年02期 No.10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63 ] |[阅读次数:69 ] - 刘白贵;仝川;罗榕婷;
运用分解袋法,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沼泽湿地作为研究样地,研究了本地种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var.bervifolius)以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群枯落物在冬春两季的分解过程,探讨了枯落物性质和潮汐对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枯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质量逐渐减少,分解速率由快转慢;3种枯落物分解由快到慢依次为咸草、互花米草和芦苇;氮(N)绝对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碳(C)绝对量呈单调下降趋势;C/N与枯落物分解的相关性不强;冬春季潮汐对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2008年02期 No.100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452 ] |[阅读次数:85 ] - 黄义雄;方祖光;林皆敏;安云娜;官紫玲;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矿区为例,选择了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作为生物复垦的先锋植物,并采取不同试验处理,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和土壤改良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胡枝子、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能较快地改善土壤肥力,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及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认为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2008年02期 No.10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80 ] |[阅读次数:70 ] - 陈松林;陈健飞;
以福建漳浦的低丘台地平原区为研究区,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确定了18个典型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高层分类单元进行分类.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系划分的技术规范,确定了土系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并对样区土壤进行土系划分.同时还对土壤的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进行探讨.
2008年02期 No.100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47 ] |[阅读次数:73 ] - 2008年02期 No.100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6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