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清华;黄菊;
设A是加法范畴,在定义范畴A的η-扩张基础上,得到加法范畴的η-扩张的不变性,进而得到范畴A的回路范畴与η-扩张交换性,即有加法范畴等价Ω(A(η))≌(ΩA)(η→).最后将主定理应用到环R上的模范畴,得到环R与其扩张环的K_1群的一个结果.
2017年03期 v.33;No.15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89 ] - 李庆;
探讨了软集理论在Γ-半群上的应用,得到了Γ-半群的软拟Γ-理想、软双Γ-理想、软Γ-理想的性质.并且,给出了Γ-半群和软Γ-半群正则的判定条件.
2017年03期 v.33;No.155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58 ] - 黄艺坤;
在室内复杂停车场的路径规划问题上,许多方法使用了单源最短路径的典型算法Dijkstra算法对最短路径进行规划,但该算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空间来计算和存储与最终路径无关节点.为了提高算法效率,通过把地图中所有的结点进行顶点归一、区域集合划分以及区域编号排序等策略,大大提高了算法运行效率.实验显示,在随机对某结点目标进行最短路径搜索时,搜索时间可以缩短80.8%到98.9%,大大减少了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2017年03期 v.33;No.155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410 ] |[阅读次数:87 ] - 陈亦余;陈爱民;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因特网服务提供商面临着沉重的P2P和Vo IP流量管理问题.针对目前已有的业务识别方法大都存在带宽消耗价大,实现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主学习的深度包检测(DPI)业务识别方法,利用关联流量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识别新的业务流量.能够在统计系统中实时的增加新的识别流矢量,因此无需人工分析和标记就能够对统计数据集进行更新.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流量识别的高度可靠性.
2017年03期 v.33;No.155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36 ] |[阅读次数:86 ] - 杨开禧;林林;徐森元;王哲哲;冯卓宏;郑志强;
采用晶种法合成了金纳米棒和共沉淀法制备了β-NaYF_4:Er~(3+),Yb~(3+)@SiO_2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并利用St9ber法制备了可溶于水的β-NaYF_4:Er~(3+),Yb~(3+)@SiO_2@SiO_2纳米颗粒.利用上转换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金纳米棒对β-NaYF_4:Er~(3+),Yb~(3+)@SiO_2上转换红光(655 nm)和绿光(540,520 nm)发射的影响.得到当金纳米棒颗粒的掺杂浓度为0.03%时,对β-NaYF_4:Er~(3+),Yb~(3+)@SiO_2的上转换发光增强最大.红光和绿光的最大增强因子分别为2.75和1.66.通过调控金纳米棒加入量,可以调节材料的上转换红绿光比.因此,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可以作为生物荧光标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鉴定准确性,在生物医学检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2017年03期 v.33;No.155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06 ] |[阅读次数:93 ] - 叶春姣;沙晋明;金彪;
采用空间聚类、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以及空间自相关等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下对京东线上手机交易记录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论如下:东部地区网络消费数量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而中部和西部网络消费数量差异不大;信息化水平以及城市化进程是区域网络消费的主要驱动力;从总体的空间差异性来看,全国网络消费呈现出较为集中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局部的空间差异性来看,西北部地区为网络消费的落后区,而北京和广东两地为网络消费的发达区.
2017年03期 v.33;No.155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1006 ] |[阅读次数:177 ] - 龚文朋;周熠;马海芹;杨水金;
采用溶剂热法,用H_3PMo_(12)O_(40)修饰三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n(BDC)(Bipy)_(0.5)构筑一例复合材料H_3PMo_(12)O_(40)/Zn(BDC)(Bipy)_(0.5),利用IR、XRD、TG、BET、SEM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_3PMo_(12)O_(40)/Zn(BDC)(Bipy)_(0.5)对亚甲基蓝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在20℃和溶液p H=2的条件下,吸附量达478.5 mg·g~(-1).H_3PMo_(12)O_(40)/Zn(BDC)(Bipy)_(0.5)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和放热过程.此外,能从混合染料中快速吸附出亚甲基蓝.
2017年03期 v.33;No.155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90 ] |[阅读次数:102 ] - 杨青云;崔宏宇;王艳;
研究了苯并15-冠-5修饰的咪唑卡宾催化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开环聚合,系统地探索了该聚合反应的特征,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所得聚合物的摩尔质量较高,摩尔质量分布较窄,DSC两次扫描分析该聚合物存在两种晶型,利用~1H NMR和IR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推测聚合机理为"单体-活化"机理.
2017年03期 v.33;No.155 48-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77 ] - 陈波;林加奖;陈祖亮;
以红背桂、桉树和樟树3种植物叶片的提取液制备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铁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并比较了不同纳米氧化铁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红背桂提取液制备的纳米氧化铁(E-IONP)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因此,通过对E-IONP在200~700℃下进行焙烧改性,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E-IONP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0℃焙烧温度下改性的E-IONP(300℃-E-IONP)对Cd~(2+)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量4.63 mg·g~(-1).XRD结果显示,未焙烧和200℃焙烧改性的E-IONP(EIONP、200℃-E-IONP)为无定型纳米氧化铁,300℃-E-IONP的主要成分为γ-Fe_2O_3和Fe_3O_4.此外,BET测试结果表明,E-IONP、200℃-E-IONP和300℃-E-IONP比表面积大小分别为5.645,86.167,62.219 m~2·g~(-1).300℃-E-IONP的磁滞回线呈"S"型,具有超顺磁性.研究结果表明,300℃-E-IONP是未来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最具潜力的吸附功能材料之一.
2017年03期 v.33;No.155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02 ] |[阅读次数:117 ] - 陈双;颜桂炀;陈震;
以聚丙烯酸钠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三聚氰胺改性壳聚糖选用流延法制备了PAAS-CMC/Mel-CS双极膜,并测定其性能。将PAAS-CMC/Mel-CS双极膜作为电解槽的隔膜,应用于成对电合成乙醛酸.实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10%乙二醛和质量分数10%氢溴酸的混合液为阳极液,以饱和草酸和质量分数20%硫酸的混合液为阴极液,在20 m 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解5 h,阴阳极室乙醛酸的浓度达48.37 mmol·L~(-1)和59.43 mmol·L~(-1),电压稳定在2.9 V左右.
2017年03期 v.33;No.155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05 ] |[阅读次数:118 ] - 林金新;蔡少丽;王芳婷;黄祖新;
以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4种芽孢杆菌、2种霉菌与酿酒酵母为混菌发酵菌株,进行多菌种混菌固态发酵,以发酵产物的腐殖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探讨酒糟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在初始含水量、酒糟量和初始pH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性实验可知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初始含水量为60.54%、酒糟量为52.06%、初始pH为7.03,接种量为3%~5%,发酵时间为6 d,发酵产物中腐殖质含量达到17.50%,种子发芽指数GI值达到93.2%,E4/E6值为2.19.
2017年03期 v.33;No.155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472 ] |[阅读次数:72 ] - 季建万;沙晋明;
利用龙祥岛区域2001年ASTER影像、2013年GF-1影像以及Google Earth影像等辅助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建立各地物类型的提取规则,提取出龙祥岛区域湿地-非湿地信息,并基于e Cognition软件对龙祥岛区域湿地进行变化检测,最后利用Excel统计软件作出湿地-非湿地信息面积转移矩阵及面积转移率矩阵.结果表明:2001年ASTER影像分类总体精度为87.42%,Kappa系数为0.84;2013年GF-1影像分类总体精度为90.72%,Kappa系数为0.87.研究区2001-2013年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4.05%,为1.1 km~2,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滩涂)总面积减少了1.65%,为0.42 km~2,人工湿地(包括淡水养殖场和农用池塘)总面积减少了39.76%,为0.68 km2;非湿地总面积增加了4.71%,为1.1 km~2.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内部变化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天然湿地中,约有3.888 km~2的滩涂面积变为永久性河流,主要变化区域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而在人工湿地中,约有0.663 km~2的淡水养殖场和0.41 km2的农用池塘变为非湿地,主要变化区域位于龙祥岛本岛及研究区的西南角部分,人工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进程的加快.
2017年03期 v.33;No.155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531 ] |[阅读次数:90 ] - 孙杰;田浩;范跃新;吕茂奎;陈光水;谢锦升;
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和全球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分离团聚体并测其有机碳含量,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的植被恢复显著促进了土壤表层有机碳的积累,尤其是在土壤0~10 cm土层,分别为未治理地(CK)的2.6~7.9倍和2.8~9.6倍.植被恢复影响团聚体有机碳分配并显著(P<0.05)影响其有机碳含量.大团聚体具有有机碳富集作用,其有机碳恢复速度明显比微团聚体、粉粒与粘粒快,而增加的有机碳含量79.6%~90.4%储存在大团聚体,7.2%~14.0%储存在微团聚体,2.4%~6.4%储存在粉粒与粘粒.
2017年03期 v.33;No.155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88 ] |[阅读次数:106 ] - 刘冠秋;李岚彬;黄艺丹;潘丹琳;齐熙;吴小影;祁新华;
以典型山区贫困县——宁德市柘荣县为案例,运用英国国际发展署(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的生计分析框架,通过216份有效问卷,梳理了贫困代际传递的特征,包括低收入、贫困文化、低端职业、低教育程度、不良健康状况传递等;揭示了人力资本低下、自然资本制约、物质资本匮乏、社会资本稀缺、金融资本缺失等5个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丰富研究案例,并为国内同类地区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2017年03期 v.33;No.155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12 ] |[阅读次数:8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