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信息科学

  • R~n中某些凸集的Minkowski泛函

    王建华;钟延生;

    通过对一些凸集在R~n空间中的Minkowski泛函性质的探讨,得出其在R~n空间上的Minkowski泛函的表达式,并由Minkowski泛函的核可对R~n中的凸集进行分类.

    2020年01期 v.36;No.17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92 ] |[阅读次数:3 ]
  • 一类新的周期为2p~m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研究

    仲燕;张胜元;柯品惠;

    序列的线性复杂度性质是度量伪随机序列的随机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广义分圆理论,在有限域F_4上构造了一类周期为2p~m(p为奇素数,整数m≥1)的4阶广义分圆序列,并确定了该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2020年01期 v.36;No.17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8 ] |[阅读次数:2 ]
  • Senti-LSTM:一个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情感分析模型

    黄发良;连亚飞;

    针对文本情感分析中情感极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Senti-LSTM,该模型在现有LSTM网络单元中添加情感门,架构于Senti-LSTM之上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充分利用文本上下文信息、文本结构与情感语义等信息,实现更加有效的文本情感表示学习.实验结果表明,Senti-LSTM能够有效提升文本情感分类准确率,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2020年01期 v.36;No.171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251 ] |[阅读次数:5 ]

物理科学

  • 电感电容结构压控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

    傅昱;姚昊;戴矣轩;吴怡;黄果池;

    基于联华电子公司40 nm标准CMOS工艺全定制设计两个具有相同形状、宽度和间距,但长度不相等的U型电感.所设计的两个电感在VCO中构成两个LC谐振器.除了在谐振器中采用不同的电感外,两个VCO具有相同的元件尺寸、偏压电流、电源和布局方式.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实现的LC-VCO电路具有良好的功耗和相位噪声特性.通过对两个VCO电路振荡频率的比较,可获得全定制电感的实测值与仿真值之间相差大约10%.该结果可为相同工艺设计电感和振荡器提供指导.

    2020年01期 v.36;No.171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294 ] |[阅读次数:2 ]
  • 双馈风机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

    李培强;夏正邦;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逐渐提高,导致电力系统的转动惯量变小.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对风电场进行惯量补偿.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的储能系统与风电场并联输出的接口特性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分析了在风速变化下协助风电场实现虚拟惯量控制,减小系统频率振荡的幅值,以及在负荷扰动时用于增大系统惯量实现频率调整的作用,最后讨论了虚拟同步机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Simulink建立了由风电场、储能系统和大电网组成的风储并网发电系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建立的虚拟同步型双馈风机的适用性.

    2020年01期 v.36;No.171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5K]
    [下载次数:462 ] |[阅读次数:1 ]

化学与生命科学

  • 固定化脱氮副球菌同时去除硝酸盐和重金属锌离子

    徐倩宇;路则洋;甘莉;陈祖亮;

    采用将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strain YF1固定在竹炭上,以达到同时提高硝酸盐和重金属锌的去除效率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炭化温度600℃的条件下,改性竹炭对0.5 mmol·L~(-1) Zn~(2+)的去除率接近100%,对5 mmol·L~(-1)硝酸盐去除率为20%.培养基中单独加入硝酸盐或Zn~(2+),或者同时加入硝酸盐和Zn~(2+)时,24 h时固定化菌对两者去除效率都达到96%以上;而竹炭对Zn~(2+)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9%,对硝酸盐的去除率都小于24%;游离菌对Zn~(2+)基本没有去除作用,对硝酸盐去除由于Zn~(2+)共存,从96%降低到81%.固定化菌对Zn~(2+)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硝酸盐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此外,固定化菌重复利用5次,前3次对5 mmol·L~(-1)硝酸盐和0.5 mmol·L~(-1)Zn~(2+)的去除率均高于96%,第4次开始,去除率有所下降.

    2020年01期 v.36;No.171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87 ] |[阅读次数:3 ]
  • 生物质炭和磷肥施用对土壤和小白菜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李宇轩;陈智伟;孙小飞;马红亮;高人;尹云锋;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生物质炭(Biochar, BC)单独施用(B_1 1.5%、B_2 3.0%,土壤质量分数),磷肥单独施用(P_1 50 kg·ha~(-1)、P_2 100 kg·ha~(-1)),两者配施(P_1B_1、P_1B_2、P_2B_1、P_2B_2)对小白菜生物量以及土壤和小白菜中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量在BC单独施用条件下增加159%~244%,在两者配合施用条件下增加136%~295%.土壤中全量Mn、Cu、Zn、Mo含量在磷肥单独施用处理中基本无变化;在BC单独施用处理中土壤全量Mn和全量Mo含量增加,而全量Cu和全量Zn含量变化亦不大.与对照土壤相比,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处理土壤有效态Mn含量显著增加,有效态Cu含量下降.此外,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均提高了小白菜对Mn、Cu、Mo的吸收,但BC单独施用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对Zn的吸收.

    2020年01期 v.36;No.17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76 ] |[阅读次数:1 ]
  • 小鼠MT-RNR1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转录系统的构建

    张东东;庄育彬;林昶;林艳婷;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小鼠MT-RNR1基因并构建真核转录系统,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成功克隆了MT-RNR1基因并成功构建MT-RNR1基因真核转录系统,分析其与基因库所收录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该基因包含18个可能的开放阅读框架,可能编码产生13条多肽;质粒转染293T细胞24 h后显示明显的绿色荧光,说明该重组质粒在293T细胞内的转录效果较好.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MT-RNR1基因及其衍生多肽的功能提供依据,也为今后挖掘更多线粒体基因组功能做铺垫.

    2020年01期 v.36;No.171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3 ]
  • 凤尾菇发酵液抑制枇杷炭疽病菌组分的分离及活性研究

    李鑫;刘艳如;黄建忠;

    以枇杷炭疽病菌为靶标菌,测定了凤尾菇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对抑菌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分离.结果表明,经硅胶柱分离后获得5个组分,其中F4组分对枇杷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F4组分再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一步分离获得3个组分,其中F4-A组分对枇杷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F4-A组分处理后的枇杷炭疽病菌菌丝呈不规则的肿大和缢缩,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细胞原生质不均匀,有较大的空腔形成,囊泡增多,这些变化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2020年01期 v.36;No.171 56-6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34 ] |[阅读次数:0 ]
  • 糖渍永泰青梅品质和风味的研究

    林凤屏;王雅芬;黄永梅;黄鹭强;

    以新鲜永泰产青梅为原料,通过糖渍制得青梅露,分别对鲜青梅和青梅露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水解氨基酸等基本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对二者的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青梅和青梅露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且青梅露的维生素B_2较鲜青梅大幅增加.青梅露较好地保存了鲜青梅中原有的氨基酸成分,药效氨基酸丰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且氨基酸均衡度略优于鲜青梅.糖渍后青梅挥发性香气组分由16种增加为40种,以醇类、酯类、醛类、有机酸为主.苯甲醛是鲜青梅的特征香气组分.

    2020年01期 v.36;No.171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3 ] |[阅读次数:3 ]

地理科学

  • 基于同日过空的Sentinel-2和Landsat 8数据的NDISI指数改进与应用

    杨琳;丁凤;朱伶俐;郑子铖;叶金玉;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以同日过空的Sentinel-2和Landsat 8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MHUTS算法将Landsat 8热红外波段TIRS 10降尺度反演生成10 m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LST)影像,然后将其引入基于Sentinel-2的10 m空间分辨率多光谱波段的NDISI指数的构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不透水面指数MNDISI_(S2-L8),并对改进前后的研究区不透水面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MHUTS算法空间降尺度后,LST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细节得以清晰展示的同时也较好地保持了原始影像的热特征.改进前,研究区不透水面提取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8.60%和0.730;改进后,不透水面提取总精度达94.75%,Kappa系数为0.881.

    2020年01期 v.36;No.171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386 ] |[阅读次数:1 ]
  • 基于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提取研究

    张贵成;林志垒;

    基于Hyperion高光谱影像,对提取植被覆盖度的传统像元二分法进行了改进,提出通过地物分类来提高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的算法.该算法先对研究区进行分类,在较高分类精度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物的NDVI频率累积图和实际情况得到各类地物的植被覆盖度,最后得到研究区域的整体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经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3.2%,Kappa系数为0.710;相同NDVI值,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农田的植被覆盖度>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实验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改进的像元二分算法改善了传统像元二分法中存在的水体、裸地非植被覆盖区得到非0的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地区检测灵敏度下降等问题,丰富了传统像元二分法的细节信息,得到更符合实际的植被覆盖度.

    2020年01期 v.36;No.171 79-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527 ] |[阅读次数:4 ]
  • 夏冬季城市公园与城市热岛/冷岛空间关系研究

    朱伶俐;丁凤;杨琳;侯浩然;叶金玉;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以4景夏、冬季Landsat 8影像和基于网络爬取的福州城市公园PO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反演福州市主城区的地表温度,以均值-标准差法确定城市热岛和冷岛的边界,并基于缓冲区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手段探究福州市主城区夏、冬季公园与城市热岛/冷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和冬季研究区内城市热岛/冷岛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相似;(2)公园的面积和距离与城市热岛/冷岛的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当公园缓冲区距离为500 m时,公园的面积和距离与地温的相关性最强;(3)随着公园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城市冷岛的面积逐渐上升,当公园缓冲区距离达到500 m时,面积变化趋于平缓;而城市热岛的面积逐渐上升且速率较大.本研究可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合理规划公园数量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2020年01期 v.36;No.171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448 ] |[阅读次数:2 ]
  • 不同更新方式森林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林开淼;杨智杰;杨玉盛;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改进法研究米槠人促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天然林的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磷素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林分土壤易活性磷含量范围为5.04~18.74 mg·kg~(-1)和速效磷为0.63~3.87 mg·kg~(-1).土壤各形态磷素有效性含量大小顺序:闭蓄态磷>中活性磷>易活性磷.总磷、总有机磷、微生物磷、有效磷浓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持续下降.天然林转换成米槠人促林和人工林会造成土壤有机磷和有效磷下降.米槠人促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但易活性有机磷显著高于杉木和马尾松林.米槠人促林0~10 cm土壤易活性磷显著高于杉木和马尾松林,中活性磷显著低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而闭蓄态磷以马尾松最高,表明研究区米槠人促林比人工林显著地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020年01期 v.36;No.171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376 ] |[阅读次数:2 ]
  • 近十年来福建兴化湾湿地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分析

    张党玉;孙志高;陈冰冰;路春燕;李家兵;

    基于2007~2017年3期Landsat卫星影像构建福建兴化湾湿地景观空间数据库,分析湿地景观的组成及其变化,并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2007、2013和2017年,兴化湾湿地面积分别为592.75、578.85和561.65 km~2,其在10 a间减少31.10 km~2,降幅为5.25%.2007-2017年间,淤泥质海滩的变化最为剧烈,减少19.72 km~2,变化率为-15.63%;其次为浅海水域,减少6.32 km~2,变化率为-1.72%;再次为水产养殖场,减少5.33 km~2,变化率为-8.49%.尽管红树林湿地面积增加较小(0.28 km~2),但其增长幅度最大,达133.33%,这与此间该区红树林湿地恢复得以重视有关.近10 a来兴化湾湿地景观整体呈破碎化萎缩趋势,且破碎化程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剧.研究发现,自然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整体对该区湿地的存在产生不利影响,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围填海工程是造成近10 a来兴化湾湿地面积减少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0年01期 v.36;No.171 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1K]
    [下载次数:480 ] |[阅读次数:5 ]

  • 本刊征稿简则

    <正>《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高校理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综述评论、研究简报、简讯等专栏.欢迎校内外教师及科研人员投稿.

    2020年01期 v.36;No.171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