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琼羽;张梦昕;伍万贵;黄丽梅;马秀玲;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两例同构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FJU-40-H与FJU-40-NH_2),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分析,探究了两例MOFs在不同溶剂分子、不同金属盐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中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羧酸配体上有无—NH_2的存在对MOFs的荧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水体系中,FJU-40-NH_2的荧光性能大大优于FJU-40-H.实验还发现:尽管Fe~(3+)对该同构MOFs的荧光都有明显的淬灭作用,然而,利用FJU-40-NH_2的荧光淬灭效应可实现对Fe~(3+)的传感检测,而FJU-40-H则不适宜.同构MOFs配体官能团的不同可导致其荧光性能的差异,这可为高性能传感器的构建提供思路.
2020年05期 v.36;No.175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5K] [下载次数:213 ] |[阅读次数:2 ] - 李蕴慧;黄镇;陈友铃;
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用G-F指数分析对福建省67个县市以及5个动物地理省的哺乳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个县市中,物种多样性前三名为武夷山市(80种)、南平市(79种)、武平县(71种),后三名为石狮市(20种)、平潭综合试验区(24种)、东山县(26种);福建省各县市哺乳类D_G和D_F指数前三名是武夷山市、南平市和邵武市,后三名是石狮市、平潭综合试验区和东山县.在5个动物地理省中,D_G和D_F指数从高到低表现为闽北、闽南、闽中、闽西、闽东.G-F指数从高到低表现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闽西.G-F指数较好地反映了福建省不同动物地理省哺乳动物的科属多样性.
2020年05期 v.36;No.175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248 ] |[阅读次数:4 ] - 陈建楠;李红;陈由强;薛婷;
以红曲为研究对象,研究红曲霉菌液体发酵液和固体红曲样品中桔青霉素的含量,采用HPLC检测方法对桔青霉素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并对桔青霉素的提取方法和测定的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进而验证了HPLC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检出限和回收率.结果表明:HPLC检测条件为色谱柱SunFire C18(250×4.6/5μm)、流动相乙腈和水的体积比为67∶33、等度洗脱、柱温28℃、流速1.0 mL·min~(-1)、检测时间15 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31 nm,发射波长为500 nm.桔青霉素的线性范围在0.050~10.000μg·mL~(-1)表现良好,R~2=0.998 5,HPLC检测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最低检出限1 ng·mL~(-1),平均加标回收率99.35%,RSD值0.58%,检测时间更短,甲醇提取法与传统的红曲类产品提取方法相比提出率更高.
2020年05期 v.36;No.175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534 ] |[阅读次数:2 ] - 谢茹胜;毛柳浩;刘健;龙敏南;
以大米草为原料,研究高温热水预处理方法和酶添加量、水解工艺等对水解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酶添加量为3.6%,反应时间为72 h时,还原糖得率最高.通过XRD、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进一步揭示了预处理效果.
2020年05期 v.36;No.175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2K] [下载次数:161 ] |[阅读次数:2 ]
- 邓昊键;李恒凯;熊永柱;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人口增长迅速、城市扩张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基于长时序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夜间灯光数据,通过构建城市扩张热点指数、扩张动态指数、综合扩张指数及结合现有的扩张指数探究近30 a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扩张的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8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热点扩张最显著的时期,热点、次热点的分布范围分别占城市群总面积的9.59%、22.17%;1988-1998、1998-2008、2008-2018年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强度分别为0.22%、0.38%、0.29%,扩张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扩张的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4个城市;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综合扩张速度表现出一定的梯度等级分布,近20 a的城市综合扩张协调度呈上升的趋势,综合扩张的标准差由1998-2008年的0.061下降到2008-2018年的0.045.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的景观设计、土地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参考.
2020年05期 v.36;No.175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1K] [下载次数:769 ] |[阅读次数:2 ] - 杨小龙;武国胜;林惠花;
通过遥感数据解译获得2000、2005、2010、201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K)、土地利用度(L)、生态服务价值(ESV)、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EEH)及绿色GDP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土地覆被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变化特征,为研究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幅较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研究期内,ESV整体上呈减少趋势,草地和水域ESV的减少是区域整体ESV减少的主要原因.ESV空间呈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漳州和泉州单位面积ESV呈增长趋势,其余地市呈减少趋势.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地区有漳州和泉州,两地均属于潜在危机区,其余地区均处于不协调状态,属于低度冲突区.研究期间福建省绿色GD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自然资源价值和环境污染价值损失而波动.
2020年05期 v.36;No.175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1K] [下载次数:538 ] |[阅读次数:4 ] - 何婉婷;林娟;伍世代;
以2014年以来的5年间海西经济区"淘宝村"数据为基础,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借助ArcGIS10.1分析工具,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下海西经济区"淘宝村"的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淘宝村"在市域范围呈现逐步扩散趋势,但空间分布明显不均;海西经济区"淘宝村"存在明显的连片化集聚,跨行政边界明显,进一步探讨其集聚模式:即北部浙东南虹吸型集聚、中部闽东南蔓延式集聚和南部粤东北独立型集聚模式;县域尺度,"淘宝村"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极化特征突出,集聚类型稳定,空间内部差异显著."淘宝村"集群发展打破行政边界的分割,这一现象对海西经济区突破行政区划束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05期 v.36;No.175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7K] [下载次数:411 ] |[阅读次数:3 ] - 綦昕瑶;高路;
以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为例,构建了不同的台风灾害链模式,根据灾害链外部环境的输入、灾害链系统的内部状态及灾害链的对外表现行为,讨论断链减灾模式.我国的台风灾害链主要有台风-大风灾害链、台风-风暴潮灾害链和台风-暴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链,由于台风灾害链中的致灾事件不可控,需要通过改善灾害链所处的孕灾环境和改变链内传递状态来减少台风灾害的消极影响.据此提出海岸和山地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台风灾害减灾措施,为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2020年05期 v.36;No.175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051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