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梅;周德旭;
将具有平坦维数≤n的模类Fn引入研究Fn-内射模与Fn-平坦模,得到了wD(R)≤n,Fm=Fn,Fn=P0,Fn=P1的等价刻画.在环的几乎优越扩张S≥R下,给出了Fn-内射模与Fn-平坦模的性质.
2010年02期 v.26;No.112 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0 ] - 徐凌;张圣贵;
引入过滤信赖域技术,给出了一种利用线性二次二层规划逼近求解非线性二层规划的方法,并通过一个数值试验,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2010年02期 v.26;No.11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0 ] - 郑寒凝;张圣贵;
给出了求解一类非线性二层规划的平衡点算法,并给出算例.
2010年02期 v.26;No.112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0 ] - 陈剑岚;
给出两个改进的算子闭值域定理,并对相关算子值域问题进行探讨.
2010年02期 v.26;No.11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0 ] |[阅读次数:0 ] - 黄秀燕;
利用一个无穷远处的集中紧性原理来解决带约束极大值问题M(b,RN)∶=sup{∫RNb(x)|u|qdx;u∈W1,p(RN),∫RN(|▽u|p+|u|p)dx=1}的可达性,其中b(x)满足适当的条件,得到p-拉普拉斯椭圆方程-Δpu+|u|p-2u=b(x)|u|q-2u,u∈W1,p(RN),1<p<N,p<q<p*的最小能量解.
2010年02期 v.26;No.112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0 ] - 徐劭毅;
应用集中紧性引理及对称山路定理讨论一类半线性椭圆方程:-Δpu=α|u|p-2u|x|-p+f(x,u),u∈W10,p(Ω).当f(x,u)满足一定条件时,方程存在无穷多解.
2010年02期 v.26;No.11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0 ] - 林振生;
应用山路引理及集中紧性引理研究方程-Δpu+V(x)︱u︱p-2u=μ︱u︱p*-2u+λP(x)︱u︱q-2u,x∈Ω,u︱Ω=0,p<q<p*非平凡解的存在性,推广了关于问题-Δu=︱u︱2*-2u+λ︱u︱q-2u,u∈H01(Ω)非平凡解的存在性的结果.
2010年02期 v.26;No.112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7 ] |[阅读次数:0 ] - 李晓琴;余赞平;周哲彦;
在一定条件下,研究了一类带有小参数的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非线性n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渐近估计.
2010年02期 v.26;No.11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0 ] - 丁小星;潘日晶;
应用基于展开的增量法生成非均匀B样条曲线曲面以及NURBS曲线,给出一个较简单高效的算法.此算法仅在初始化时进行乘除运算而后均为加法迭代,相较于deBoor算法效率更高.
2010年02期 v.26;No.112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0 ] - 王建文;邹昌伟;
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多跳、多对一的数据传输方式,使得网络能量消耗不平衡,基站附近结点通信负荷过重成为"热点","热点"区域的结点往往最先死亡导致网络失效,此时其余结点仍剩余大量能量.为平衡网络的能量消耗,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数据率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其核心思想是结点根据结点与基站的距离调整数据率(单位时间内结点产生数据的速率,简称数据率),距离基站越近数据率越低,以节省能量用于通信,距离基站越远数据率越高,以充分利用节点的能量.
2010年02期 v.26;No.112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0 ] - 翁宗煌;黄晞;王平;张萧;
研究了一种神经元模型,在该模型中将参数可调的激励函数往前移到权值上,即把权值变为参数可调的函数,这些权值函数的累加和作为神经元的输出.将此类神经元称为权值函数神经元,根据BP算法给出了由其构成的前馈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误差精度要求下,基于权值函数神经元的BP神经网络每次训练都能收敛,且平均迭代步数较少,其收敛速度要优于传统BP网络,具有较好的研究应用价值.
2010年02期 v.26;No.112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32 ] |[阅读次数:0 ] - 张健敏;郑勇平;翁臻臻;黄志高;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掺钴氧化锌稀磁半导体中氢原子结构稳定性和振动性质.给出了氢各种可能存在的位置,并分析了其稳态及亚稳态几何位型,同时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其对应的振动频率及O—H键长.基于氢原子具有轻的质量,在振动频率计算中考虑了非谐项的影响.
2010年02期 v.26;No.112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33 ] |[阅读次数:0 ] - 卢才英;郑曦;陈日耀;陈晓;陈震;
采用双针尖平行放置的一对细小铜针作为接收装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10%,电压25kV,在不同的旋转数下纺出了PVP纳米纤维绳.在电纺丝喷丝针头和接收铜针间的静电库仑引力,以及纺丝间库仑斥力的双重作用下,电纺出PVP纳米纤维,纺丝电源中断后,一端的铜针固定,另一端作高速旋转,在接收器铜针的高速旋转下最终制得PVP纳米纤维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接收器旋转速度和接收距离对多纤维结构的形貌有显著影响.讨论了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2010年02期 v.26;No.11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562 ] |[阅读次数:0 ] - 余金凤;丁富传;张丽敏;李晓燕;陈清松;
以竹炭、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及聚丙烯酰胺(NPAM)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处理印染废水时,竹炭与絮凝剂的组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处理效果.当竹炭、PAC和NPAM的用量分别为0.15g、680mg/L和6mg/L时,CODCr去除率为91.3%,沉降速率53.47mm/min,处理后水的色度低于2倍.
2010年02期 v.26;No.112 64-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琴;罗翠娥;陈剑伟;郑雪琳;翁家宝;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化合物1)和L-蛋氨酸(化合物2)为反应物,无水醋酸为溶剂,反应生成酰亚胺酸[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酸](化合物3).化合物3与二氯亚砜形成酰氯[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酰氯](化合物4)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在10min内与乙二胺快速形成缩聚产物[聚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乙二酰胺](聚合物5).应用红外光谱分析(IR)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可用L-蛋氨酸为原料将手性元素引入聚合物.
2010年02期 v.26;No.11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56 ] |[阅读次数:0 ] - 王清萍;施秀兰;金晓英;黄晓迪;苏锦;陈祖亮;
以山东赤泥为吸附材料,静态吸附法批量实验了温度、投加量、pH、接触时间、初始质量浓度(ρ0)等因素对含结晶紫废水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30℃,赤泥投加量为4g/L、pH为12、接触时间为2h的条件下,对含500mg/L的结晶紫染料溶液的去除率为95%,吸附量为119mg/g;赤泥吸附结晶紫热力学性质与Henry型吸附等温线吻合,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符合自发吸热过程;赤泥吸附结晶紫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2010年02期 v.26;No.112 72-7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346 ] |[阅读次数:0 ] - 陈建春;林玉满;陈祖亮;
从福州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菌株,高效抗Cr(Ⅵ),能把水体中高毒的Cr(Ⅵ)还原成低毒的Cr(Ⅲ).研究了该菌的生长条件,探讨了pH值、温度、初始Cr(Ⅵ)质量浓度、接种量及共存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有较强的还原Cr(Ⅵ)的能力;在有氧、pH8.0、温度30℃及5.0g/L葡萄糖的条件下,20mg/L的Cr(Ⅵ)可完全被还原;且Cr(Ⅵ)的还原不受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2010年02期 v.26;No.112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592 ] |[阅读次数:0 ] - 胡薇;林恬;林思祖;
针对黑木相思富含多酚、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以其组培苗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裂解法、硼砂-SDS裂解法、改良异硫氰酸胍裂解法、CTAB-异硫氰酸胍裂解法、改良CTAB-异硫氰酸胍裂解法等5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其总RNA.结果发现:改良CTAB-异硫氰酸胍裂解法能有效地控制多酚、多糖、蛋白质以及DNA等对所提取总RNA的污染,所得总RNA质量高、完整性好.紫外分光光度检测,A260/A280比值为1.96~2.00,A260/A230比值1.98~2.20,总RNA得率为118.4~213.6μg.g-1,电泳检测,28SrRNA亮度约为18SrRNA的2倍,所提RNA质量可以满足dscDNA合成和cDNA-AFLP等后续分子操作要求.
2010年02期 v.26;No.11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25 ] |[阅读次数:0 ] - 曾红;陈文列;林能锋;林如辉;顾福康;
根据阔口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出692bp的γ-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将之重组到L4440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到RNAase缺陷型E.coli HT115菌株中,并用IPTG诱导双链RNA的表达,将经诱导后的重组菌喂食游仆虫,诱导出RNAi表型,具体表现为虫体变小、变圆,约两周后游仆虫全部死亡.电镜观察表明,经诱导后的游仆虫部分纤毛杆横切面显示结构为9+0,部分纤毛杆膨胀变形并开始瓦解,原高度有序的微管排列结构消失.进一步证实喂食法可有效地产生RNAi,γ-微管蛋白基因沉默后游仆虫无法维持正常形态并死亡,观察到纤毛杆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γ-微管蛋白的表达和细胞调控在游仆虫细胞微管骨架的装配及其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02期 v.26;No.11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95 ] |[阅读次数:0 ] - 薛凌展;林泽;黄种持;高如承;黄柳婷;林学文;吴妹英;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4种鳗池常见优势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N、P质量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最适生长的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0~350mg/L和0.005~5mg/L,小球藻的最适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250mg/L和75~100mg/L,四尾栅藻的最佳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50mg/L和50~100mg/L.从实验结果来看,蓝藻和绿藻对N、P的需求差异较大.
2010年02期 v.26;No.112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194 ] |[阅读次数:0 ] - 檀东飞;黄儒珠;卢真;林清强;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的挥发油,每100g得到0.093g.用石油醚冷浸提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每100g得到0.475g.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HP-5MS柱分离,质谱法分别鉴定出35种和37种成分,其中有18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芳香烃、倍半萜、脂肪酸、酮等;石油醚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醇、芳香类、酯、胺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挥发油对受试的霉菌、酵母菌、细菌都有强的抑制作用.
2010年02期 v.26;No.112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39 ] |[阅读次数:0 ] - 刘艳如;林勇;郑怡;蔡文凯;吴岳远;蔡玉凤;林艺平;
以深层发酵培养的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菌丝体和发酵液为材料,提取胞内和胞外多糖,研究对藻类细胞的凝集作用.结果表明:胞内多糖使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捷克小球藻(Chlorella luteorividis)产生凝集的最小凝集质量浓度分别是23.3,186.4μg/mL,而胞外多糖使上述2种小球藻产生凝集的最小凝集质量浓度分别是3.3,211.3μg/mL,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无凝集反应.
2010年02期 v.26;No.112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48 ] |[阅读次数:0 ] - 王芳;许旭萍;郑晓丹;黄海飞;
研究了锰细菌Arthrobacter sp. MN1405的生长、氧化曲线及影响其氧化锰的各种理化因素.结果表明:接种量、装液量、温度、pH、Mn2+质量浓度、Fe2+质量浓度、摇床转速等因素对锰氧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培养基装液量为250mL的三角瓶装80mL,初始Mn2+质量浓度65mg/L,温度25℃,pH6.8,接种量6%,120r/min的条件下培养6d后,锰的总氧化率可达80%以上.
2010年02期 v.26;No.112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67 ] |[阅读次数:0 ] - 郑育毅;刘文伟;吴春山;李家兵;
在A/O工艺系统中组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养猪污水,研究混合液污泥质量浓度(MLSS)、氨氮负荷(AL)、碱度、DO与HRT等因素对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MBR系统提升MLSS,可提高A/O工艺的脱氮效果,并可减少反应HRT及DO与碱度的消耗.
2010年02期 v.26;No.112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90 ] |[阅读次数:0 ] - 陈升;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训练中运动损伤率较高,以急性损伤为主,情况较为严重.损伤的种类集中在扭伤、拉伤和擦伤,损伤部位集中在膝部、腰部和踝部,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与损伤有密切的关系,基本上探明了损伤与训练内容的关系.
2010年02期 v.26;No.112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37 ] |[阅读次数:0 ] - 2010年02期 v.26;No.112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