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稀土氧化物微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应用

    郑维维;钱庆荣;肖荔人;许兢;刘欣萍;黄宝铨;陈庆华;

    简述了静电纺丝的装置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氧化物微纳米纤维的工艺条件、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并对稀土氧化物微纳米纤维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2013年02期 v.29;No.130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282 ] |[阅读次数:0 ]

  • 广义Comma范畴的局部化

    郑琳;辛林;

    借由两个函子诱导出广义Comma范畴,并找到该范畴中的局部类,从而建立局部化范畴.在此基础上,根据局部化范畴所对应标准函子的泛性得到的两个函子可诱导出另一个广义Comma范畴.最后证明该范畴与前面所建立的局部化范畴是等价的.

    2013年02期 v.29;No.13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0 ]
  • 奇摄动三阶拟线性微分方程的无穷边值问题

    韩建邦;余赞平;周哲彦;

    在一定条件下,研究了一类奇异摄动的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两点无穷边值问题解的高阶渐近展开,并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证明了解的存在性与渐近估计.

    2013年02期 v.29;No.130 6-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0 ]
  • K-fusion框架的刻画

    周燕;

    引入Hilbert空间中K-fusion框架的概念,利用合成算子的性质进行刻画,并讨论其与K-框架的关系.

    2013年02期 v.29;No.13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新函数下的半定规划原始对偶内点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张维泉;张圣贵;

    以φ(t)=(tp+1-1)-(p+1)ln t作为核函数,讨论半定规划的一类多项式原始对偶内点算法的收敛性及其复杂度.基于这个核函数找到牛顿系统的一个新的搜索方向,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算法,并给出了其长步长迭代界和短步长迭代界分别为O(n1-pln nε),O(n23-plnεn).

    2013年02期 v.29;No.130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19 ] |[阅读次数:0 ]
  • 无线网状网中基于盲签名的匿名认证方案

    何源;许力;黄欣沂;

    从提高用户匿名性的角度出发,利用盲签名和部分盲签名分别实现了在无线网状网中的身份匿名和基于假名的位置匿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服务提供者规定的匿名集以及匿名次数.

    2013年02期 v.29;No.130 23-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8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cObjects与Google Earth的GIS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汤志诚;余明;

    借助ArcObjects的空间分析对象与接口,结合Google Earth的高分辨率影像,探讨构建及实现福建省水土流失GIS应用系统,其中闽西根溪河水土流失模型研究是本系统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系统的实现可为GIS理论提供实例借鉴,并为区域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

    2013年02期 v.29;No.130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204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偶极封锁机制制备多粒子W态

    孙荣辉;叶明勇;陈俊杰;林秀敏;

    基于由具有2N+1个稳定基态和N个里德堡态原子组成的系综系统,采用对称集体态编码、偶极封锁效应并控制激光和系综相互作用时间,成功制备了多粒子W态.这种编码方法有效克服了以往由于偶极封锁效应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从而导致难以拓展到多粒子情形的限制.最后讨论了该方案的实验可行性.

    2013年02期 v.29;No.13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0 ]
  • 利用腔增强倍频产生紫光的连续波输出

    潘万艺;江云坤;

    用一个780 nm的光栅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使用环形腔和一块I型的一阶准相位晶体实现了780 nm的腔增强倍频.计算基频光波长与晶体最佳匹配温度的关系,实验测得基频光波长为781.12 nm和781.79 nm时的最佳匹配温度.通过合理的腔型设计及参数选择,获得390 nm紫光的连续波输出.整个环形腔通过Pound-Drever-Hall方法来锁定.在基频光的功率为88 mW时,获得了紫光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3 mW,倍频转换效率为4.9%.

    2013年02期 v.29;No.130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86 ] |[阅读次数:0 ]
  • 沉淀白炭黑的表面改性及其填充ABS复合材料的性能

    汪明飞;关怀民;童跃进;罗贝贝;肖志红;

    采用硼酸酯偶联剂干法改性沉淀白炭黑,并将此改性沉淀白炭黑(SiO2-EB)填充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中制备复合材料(SiO2-EB/ABS).运用FE-SEM观察到经过硼酸酯处理的沉淀白炭黑的分散性较改性前的明显改善,即单个颗粒间黏结团聚明显降低.通过FT-IR和TGA手段证实在沉淀白炭黑表面存在部分偶联的硼酸酯分子.通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测试表明,改性沉淀白炭黑在ABS塑料中最佳填充范围在7.5%~10.0%,其中填充10.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未改性的填充复合物分别提高了18.1%和40.2%.随着改性沉淀白炭黑的填充以及填充量的增加(5.0%、7.5%、10.0%、20.0%),所得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由纯ABS的410.3℃逐渐提高到416.6℃(改性沉淀白炭黑填充量达10.0%),材料耐热性能有所增强.对于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表观形貌,FE-SEM观察结果显示改性沉淀白炭黑在ABS复合材料中分散性能良好,填充量达到20.0%时仍然无明显团聚,且与ABS基材界面相容性良好.

    2013年02期 v.29;No.130 4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401 ] |[阅读次数:0 ]
  • 膨润土负载纳米铁钯去除水中酸性大红3R的研究

    李梦泽;陈征贤;金晓英;陈祖亮;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天然膨润土负载纳米铁钯双金属颗粒,考察了不同材料及影响因素,如溶液温度、pH值等对水中酸性大红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负载型纳米铁钯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对高浓度的酸性大红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0.5 g.L-1、250 r.min-1、30℃、pH=5.81、ρ0=200mg.L-1条件下,天然膨润土负载纳米铁钯在10 min内对酸性大红的去除率达到98.48%.其降解过程较好地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r≥0.983),反应活化能为75.42 kJ.mol-1.

    2013年02期 v.29;No.130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1 ]
  • 粉煤灰催化H2O2氧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研究

    吴小平;王琼生;赵燕群;王世铭;

    以某地富含铁的粉煤灰为原料,经两次磁选、湿磨后制得了实验所需的催化剂PFA,采用固体X-射线荧光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活性艳红X-3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H2O2用量、反应溶液pH、催化剂用量及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在常温下对其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反应条件为:X-3B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1,PFA用量1 g.L-1,H2O2用量1 mmol.L-1,pH=3.0,反应25 min,对X-3B的去除率可达到95%.PFA是高效的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对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活性.PFA循环10次实验表明,催化剂重复使用效果好.

    2013年02期 v.29;No.130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109 ] |[阅读次数:1 ]
  • 改性硅藻土预处理高盐度腌制废水的实验研究

    郑育毅;

    采用投加改性硅藻土机械澄清的物化技术,对高盐度腌制废水进行预处理,以降低高盐度对生化过程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实验考察了改性硅藻土投加量和水力停留时间(tHRT)对Cl-等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影响.实验表明,该技术可去除高盐度废水中的Cl-,污染物去除率与改性硅藻土投加量呈非线性正相关,系统最佳的tHRT为1.5 h.

    2013年02期 v.29;No.13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183 ] |[阅读次数:0 ]
  • 米槠天然更新次生林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呼吸日变化

    林伟盛;杨智杰;郭剑芬;刘小飞;熊丽;吴君君;陈朝琪;杨玉盛;

    采用IRGA法(所用仪器为LI-8100)对福建三明米槠天然更新次生林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呼吸日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型,呼吸速率在11:00~13:00之间达到最大值,而在3:00~7:00达到最小值.火烧地土壤日平均呼吸速率(5.59μmol.m-2.s-1)显著高于对照地(2.27μmol.m-2.s-1)和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地(2.30μmol.m-2.s-1).皆伐和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增大,尤以火烧地的最为明显(达134.6%),分别比皆伐样地(88.0%)及对照地(53.3%)高54.6%和81.3%.不同处理方式土壤呼吸与温度(5 cm土壤温度、气温)、土壤含水量的关系采用双因素模型(R=aebTWc)拟合结果优于仅考虑温度或土壤含水量的单因素模型.火烧地Q10值明显高于对照地和皆伐地.

    2013年02期 v.29;No.130 68-7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237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遥感的厦门岛地表温度反演与热环境分析

    林江;陈松林;

    以LandsatETM+为主要遥感数据源,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对厦门岛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得到厦门岛2000年的地表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绿化和保护水体有助于缓解热岛效应.

    2013年02期 v.29;No.13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58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省际综合发展时空动态及区域差异格局

    张永勋;曾从盛;闵庆文;章文龙;

    以省级行政单位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各省人均综合发展水平呈外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9年呈东部高,中部、东北和西北次之,西南低,综合发展重心东移.年人均综合发展处高水平、较高水平和中等水平省份数量减少,处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省份数量增加,人均综合发展呈极化效应.1999到2009年中国人均综合发展速度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综合发展水平明显占优势.各省份所处发展阶段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呈规律性下降态势.

    2013年02期 v.29;No.130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18 ] |[阅读次数:0 ]
  • Amycolatopsis sp. FJNU10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发酵产物鉴定

    李力;刘小玲;黄连琴;黄建忠;

    从土壤中分离1株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和抗肿瘤活性的放线菌,其16S rRNA的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可能是拟无枝酸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命为Amycolatopsis sp.FJNU1011.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发酵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不仅含有5种抗肿瘤作用kigamicins的组分,并且含有新的kigamicins结构类似物.

    2013年02期 v.29;No.13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114 ] |[阅读次数:0 ]
  • 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陈炳华;张婧;黄慧;陈莺莺;李均;

    采用多种体外评价体系研究了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检测体系中,补血草根、根茎、叶和花的多酚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水平.还原力从大至小依次为根>根茎>叶>花;FRAP值和TEAC值大小顺序依次分别为根>根茎≈叶>花,根≈根茎≈叶>花;而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的抑制作用大小为花>叶>根>根茎.光谱分析显示,根、根茎和叶提取物及花提取物的主要组分分别为原花色素类和黄酮类.在不同评价体系中,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原花色素含量(R2=0.5450~0.9201),与黄酮含量(R2=0.7764~0.9993)均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补血草多酚提取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且活性强弱与其原花色素和黄酮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2013年02期 v.29;No.130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228 ] |[阅读次数:0 ]
  • 两种Otitesella属榕小蜂的比较

    孙伶俐;陈友铃;陈郑镔;陈晓倩;吴敏霞;吴文珊;

    对福州地区笔管榕和黄葛树榕果内采集到的O.ako和O.minima小蜂的雌蜂,及其3种不同形态的雄蜂进行研究,对小蜂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不同类型雄蜂的体长进行比较,表明雄蜂体长、数量与其生殖策略之间存在相关性.O.ako雄蜂有3个类型的现象为首次发现.

    2013年02期 v.29;No.130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90 ] |[阅读次数:0 ]
  • 福州笔管榕(Ficus superba Miq. var. japonica Miq.)榕果中榕小蜂的种类

    陈晓倩;吴文珊;孙伶俐;陈友铃;郑翠芳;

    对福州市区27株笔管榕的雄花期榕果进行定时定点采集、观察与鉴定,在802个榕果内采集到小蜂标本48 990只,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5个科(亚科)7个属的7个种,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单个榕果中的榕小蜂通常有1~3种,最多5种,传粉小蜂在榕果中普遍存在,数量由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约占82.75%.非传粉小蜂中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89%,5.61%,3.17%.Sycophila sp.、Sycobiomorpha sp.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94%,0.65%,这5种小蜂全年几乎各个月份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3只,为偶见种.对福州笔管榕榕果中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

    2013年02期 v.29;No.130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95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征稿简则

    <正>《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高校理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

    2013年02期 v.29;No.130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